中国经济的三大关键词,一篇文章说清了

文章正文
发布时间:2024-10-12 05:03

  人民日报记者 田俊荣 白天亮 朱隽 刘志强

  7.7%、7.7%、7.3%、6.9%、6.7%……这是2012年至2016年前三季度的中国经济增速。这条略微下行的曲线,秘密基地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速图中似乎不大“合拍”。

  中国经济还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长?中国能否避开“中等收入陷阱”?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,提出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,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,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着中国经济新方位。

  我们从哪里来,我们到哪里去?围绕中国经济新方位这个宏大而重要的主题,人民日报刊发长篇述评,对新常态、新发展理念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个关键词展开权威阐述。以下是这篇文章的纯干货版,想要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动向,不妨一起来看。

  

  ●关于新常态

  【新常态带来新变化】

  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,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,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、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,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动能转向新的增长动能。

  【新常态下要有新认识】

  1.为什么会有速度变化?

  因为,决定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长率“做不到”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。因为,总量和基数变大后“做不到”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。还因为,资源环境“受不了”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。

  2.为什么会有结构优化?

  随着资本、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,资源环境约束强化,秘密mmjidi.com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,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;随着要素价格上涨、储蓄率下降,出口和投资增速放缓,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,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;随着城镇化提速、产业转移,城乡区域结构将不断优化;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,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,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。

  3.为什么会有动力转换?

  过去,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成为驱动中国这一“世界工厂”快速运转的重要动力,今天,这些要素价格都发生了质的变化,倒逼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。

  【新常态下,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】

  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,经济韧性好、潜力足、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,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,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。

  展望未来,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,更不可能是V型,而是L型的走势。经过调整后,中国经济将进入质量更高、效益更好、更可持续的新的发展阶段。

  

  ●关于新发展理念

  新方位,“怎么想”?脑中要有新理念。

  “坚持创新发展、协调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开放发展、共享发展,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。”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,为经济新方位标定了前行航向。

  

  【干部如何践行新理念?】

  “干部就要有担当,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,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”——新状态,要有担当。

  “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,保持战略定力,增强发展自信”——新状态,要有定力。

  “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,增强辩证思维、战略思维能力,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”——新状态,还要会作为。

  ●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

  新方位,“怎么干”?脚下要有新实践。

  站在新方位上的中国经济,为何在关注“需求侧”的同时更多将目光对准“供给侧”?

  【从速度维度看】

  新常态下速度换挡的背后,本质上是结构调整。靠熬是熬不过去的,靠走刺激需求的老路也行不通。需求侧政策空间越来越小,挤出效应却越来越大。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,必须从长期入手,立足于结构调整,把政策重心转向供给侧。

  【从结构维度看】

 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,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,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:一方面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,一方面却要大量进口关键装备、高端产品;一方面消费者对质量高、有信誉保障的消费品需求越来越大,一方面却是国内供给无法满足,导致境外购物热度不减、“需求外溢”。

  【从动力维度看】

  新常态要求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。由于一个个市场主体的集合构成供给侧,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激发创新主体的动力和活力,才能使中国经济真正从“汗水型”走向“智慧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