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保密办(国家保密局)于近日面向全社会发布了2025年保密公益宣传片《指尖的守护》。宣传片生动展示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不经意间的 “指尖” 操作可能带来的泄密风险,以及守护国家秘密的重要性。通过该片,大家能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泄密隐患就在身边,每个人都需时刻保持警惕。
此外,中央保密办(国家保密局)还设计推出保密公益宣传海报,以醒目的标语,向公众传递保密理念。从不同角度强调了保守国家秘密、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,呼吁大家增强保密意识,共同筑牢保密防线。
保密公益宣传海报
01
+
+
国家秘密的基本范围包括哪些
《保密法》第十三条规定,下列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,泄露后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、经济、国防、外交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,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:
(一)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;
(二)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;
(三)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;
(四)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;
(五)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;
(六)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;
(七)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秘密事项。
政党的秘密事项中符合前款规定的,属于国家秘密。
02
+
+
国家秘密的密级如何划分?
《保密法》第十四条将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、机密、秘密三级。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,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;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,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;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,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。
03
+
+
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如何规定?
《保密法》第二十条规定,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,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,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,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;不能确定期限的,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。
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,除另有规定外,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,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,秘密级不超过十年。
机关、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,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、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。
机关、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,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,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。
04
+
+
《保密法》规定不得有哪些行为?
根据《保密法》第二十八条规定,机关、单位应当加强对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,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:
(一)非法获取、持有国家秘密载体;
(二)买卖、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;
(三)通过普通邮政、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;
(四)寄递、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;
(五)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,携带、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;
(六)其他违反国家秘密载体保密规定的行为。
第二十九条 禁止非法复制、记录、存储国家秘密。
禁止未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采取有效保密措施,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。
禁止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。
05
+
+
公民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失泄密?
1. 不私自打听、索取、传播国家秘密或敏感信息;
2. 不非法获取、持有、买卖秘密文件、资料;
3. 不私自抄录、复印、翻拍秘密文件、资料;
4. 不在互联网发布涉及国家秘密的言论、图片及视频音频信息;
5. 不用微信、微博、QQ等社交工具发布或转发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;
6. 不用手机谈论国家秘密事项或发送涉密信息;
7. 不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,不连接免费或没有加密防范的wi-fi网络;
8. 不私自引带境外人员进入涉密场所;
9. 不在军事禁区或军事管理区进行非法测绘或拍摄。
原标题:《“4·15”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|这些重要知识我们该知道!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