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头号工程”,读懂岳阳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

文章正文
发布时间:2025-04-05 07:16

一季度,是观察全年经济走势的重要窗口。

4月1日—2日,岳阳市举行2025年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暨产业项目观摩活动,并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暨2024年度考核讲评会。

两天时间里,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谢卫江,市委副书记、市长李挚率队赴县市区观摩考察重大项目,见证重大项目集中签约,并讲评工作成效,部署后段工作。

图片

4月1日,谢卫江、李挚率队观摩考察新竣工投产重点产业项目。

这是我市首次将产业项目观摩活动和季度经济工作讲评结合起来。新动向的背后,透露出哪些“干货”信息?复盘一季度经济工作,可以看到岳阳经济怎样的发力方向?

以头号力度推动“头号工程”

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“第一抓手”,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,也是体现地方发展后劲的关键要素。

在一季度刚刚结束之际,岳阳就立即开展全市产业项目观摩活动,并召开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。其“项目观摩+会议讲评”的配置,足见岳阳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。

这次行动,不仅是对全市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成果的集中检阅,更是要通过晒亮点、比成绩,找差距、促提升,推动各地形成比学赶超、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。

事实上,对于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工作空前的重视与推进力度,从年初就有迹可循。

1月,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,明确提出要切实抓好今年经济工作的六大重点任务,彰显经济大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责任担当。

2月,农历新年假期过后,岳阳“新春第一会”将会议主题指向招商引资:大抓招商、大抓项目、大抓发展,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再升温再加力再提速。

今年以来,全市上下按照省市经济工作会议、“新春第一会”部署要求,健全体制机制,强化统筹联动,将招商引资作为“头号工程”大力推进。

图片

2月24日,谢卫江在上海复星集团考察并洽谈项目合作。

具体做了这么几个方面的工作:

招商主体上,市级领导和县市区党政“一把手”带头走出去抓招商、谈合作。

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谢卫江,市委副书记、市长李挚等多次带队赴北京、上海等地招商考察;一季度,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累计开展外出招商活动82次,足迹覆盖92个城市,拜访企业215家,形成了大抓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。

招商范围上,在4个驻外招商引资工作组基础上,调整新增长沙、汉郑、海外招商工作组。

一季度,招商组按照“东部承接+中西部联动+海外拓展”模式多点布局,粤港澳工作组、长三角工作组、成渝工作组、京津冀工作组等均有实质性签约项目。

招商组一方面放眼全球,加快“走出去”的步伐;同时在国内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有序转移,吃上“长三角的饭”,并主动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联动发展。

招商环境上,由政府主导招商、重视政策优惠向市场化招商、完善综合环境转变。

当前,投资商愈发关注投资地区的政商关系、产业布局、政策稳定性等竞争力。各县市区突出土地成本、人工成本、生活成本等比较优势,创新基金招商,强化产业链招商,把主要精力转到“比服务”“比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”上来。

图片

3月3日,城陵矶新港区与新紫光集团项目签约。
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得益于招商引资工作的系统性布局和精准化策略,今年一季度,岳阳市新签约项目数量及投资额较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增长:

1—3月,全市新签约项目214个,总投资额731.7亿元,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73个、156.09亿元。其中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9个,比去年同期增加22个;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,比去年同期增加4个。

产业项目建设传递三大鲜明导向

透过项目签约的宏观数据,可以看到岳阳招商引资来势不错、项目建设成效明显、产业发展整体向好的积极态势。

如果将视角集中到此次观摩考察活动、集中签约仪式上一个个微观而具体的项目,就能清晰看到岳阳在重大项目谋划、投资、建设、管理等过程所坚持的鲜明导向:

导向一:遵循发展规律,坚守“一主一特”产业定位,实现各县市区错位发展、优势互补。

此次集中签约,新签约项目22个,总投资额286.24亿元。项目涉及化工新材料、现代物流、现代农业、生物医药、装备制造、循环经济、文体旅游等重点领域,高度契合“1+3+X”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各县市区“一主一特”产业定位。

湖南岳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45万吨/年尼龙-6聚合项目

比如,云溪区以石化为主导,依托湖南石化龙头企业,吸引下游化工新材料企业集聚,降低企业主体的配套成本。云溪区45万吨/年尼龙-6聚合项目,就是己内酰胺产业链下游项目,上下游企业实现原料“隔墙互供”,大幅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。

临湘市的主导产业是现代化工,越洋药业生物制药项目体现了临湘市发展精细化工的差异化路子。该公司产品质量符合美国药典、欧洲药典等国际质量标准,40%左右产品出口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。

晶易医药创新制剂与高端药用辅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

再如,岳阳县主导产业为医药健康,此次观摩的晶易医药创新制剂与高端药用辅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,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儿童制剂、贴剂的研发生产基地,将吸引大量国内头部生物医药企业投资落户。

华容县科创智能纺纱项目

纺织服装产业是华容县特色产业,是首个产值过百亿的产业。华容县科创智能纺纱项目是传统产业“老树发新芽”的典范,通过全部设备、工艺数据的互联网连接,技术保持国内领先水平。

导向二:以“缺什么补什么”的思路,持之以恒延链补链强链,推动产业聚链成群、集群成势。

从招引龙头企业来讲,城陵矶新港区新紫光集团岳阳智能制造基地项目,投资主体新紫光集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集成电路领军企业,将助力岳阳打造中部地区最大“半导体+绿色智能计算”基地。

新紫光集团岳阳智能制造基地项目

补齐产业链方面,汨罗高新区PCB项目,依托湖南省首家电解铜箔生产企业龙智科技的高端铜箔生产,打造电子电路新材料全产业链;湘阴县鑫政新能源新材料“双循环”项目,主要生产再生铝合金产品,并布局建设新能源铝箔、电池托盘、刀片电池盒等生产线。

鑫政新能源新材料“双循环”项目

再如,平江县湘乐送粮油生产基地项目,创新采用“企业+合作社+基地(产业园)+农户”模式,在全县种植粮油基地2万余亩,惠及农户签2000多家,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
导向三:重视项目建设所形成的实物工作量,以“投产达效”倒逼招商引资真实性。

此次观摩考察的8个重大产业项目,基本是去年以来新竣工投产的实体项目,而非签约意向或开工未建项目,表明我市推动项目加快落地,确保项目早开工、早投产、早见效的坚定决心。

另外,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查阅《“一主一特”重大项目建设情况一览表》时注意到,2023年以来岳阳新开工的重大产业项目中,多数项目建设周期不超过一年,这也说明,岳阳推动政企合作并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要素保障,促成签约项目尽快投产达效。

三个关键词,解析岳阳高质量发展密码

知所从来,方明所往。

复盘分析一季度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情况,就是为了准确把握好“形”与“势”,激励全市上下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,在应对变局中开新局、在顺应时势中创优势。

讲评会从三个方面对后段工作作出了部署:

一是强化国家战略对接引领。

当前,区域竞争格局加快重构,如何发挥优势、赢得主动,关键是要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找准方位,搞懂弄清国省政策走向、项目指向和资金投向,积极做好谋划工作。

去年3月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强调,要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。这意味着,“十五五”时期湖南重点要向北、向东,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。

今年3月,省委书记沈晓明专门来岳开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“十五五”规划调研,就是一个明确信号。

这一布局,对于岳阳而言,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。

资料图片

首先,岳阳是湖南省唯一通江达海城市,拥有“三区一港五口岸”等国家级开放平台,在对接长江经济带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
因此,岳阳完全可以抢抓国家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机遇,推动自贸片区等开放平台与招商引资无缝对接,从而承接好东部沿海产业有序转移,在打造战略腹地和战略备份上实现更大突破。

再者,岳阳处于武汉和长株潭两个都市圈之间,可以放大节点城市效应,借势推动规划建设汉岳长经济走廊,为两个都市圈搞好配套服务,推动更多企业、产业、产业链布局岳阳。

二是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。

今年“杭州六小龙”的出圈,实际上就印证了教育、科技、人才融合,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重要性。

岳阳努力的方向,关键是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重点引进和培育“三类主体”:整机龙头企业,单项冠军、独角兽和瞪羚企业,产业领军科创团队。

近年来,岳阳通过主动招商、靠前服务,吸引了汇川技术、新紫光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,并带来了其前后端的众多上下游企业,形成了“一棵树”到“一片林”的转化。

同时,像湖南科伦、中创空天、聚仁新材料等一批创新型企业,以科技创新为突破点,一举打破国外多年的技术垄断,实现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。

因此,后阶段,还是要吸引大院大校大所大企在岳阳组建创新联合体,深化政产学研金用合作,推动更多科技成果研发、转化、制造在岳阳,形成现实生产力。

三是更加统筹全市一盘棋推进。

不论是“1+3+X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还是产业园区发展,在项目对接洽谈之初,就要充分考虑现有基础条件,优化空间布局,统筹资源配置,提升使用效率。

于岳阳而言,就是要坚守“一主一特”产业定位,充分发挥链长作用,紧扣产业链条集群布局、高效利用土地集约布局、守牢生态环保底线合规布局,持之以恒延链补链强链,推动产业聚链成群、集群成势。

图片

资料图片

春华灼灼满目新,战鼓声声催征急。当春天的种子在巴陵大地破土而出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生产活力、经济数据的跃动,更是一个经济大市向更高能级迈进的坚定决心。

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金贵 摄影记者 唐清 彭正阳